- 
		甘孜女队员被弃,“全女团队”集体沉默:喊完“girls help girls”,就忘了怎么做人?
 
 不夸张地说,在四川甘孜女登山队员被抛弃这件事上,某书各大“全女”团队的态度空前一致:不发声、不承认、不表态……
 
 10月2日的甘孜党岭,4700米的高海拔寒风里,那位因高原反应休克失温的女游客,蜷缩在石头旁奄奄一息,而约她同行的“全女搭子”早已不见踪影 。万幸路过的徒步队放弃行程救援,上海的医生掐人中喂热水,襄阳蓝天救援队队员给氧保暖,民警和村民跋涉两小时赶到,轮流把意识模糊的她背下了山。
 
 可当这件事在社交平台发酵时,那些平时把“女性互助”“她力量”挂在主页的“全女”团队,却集体闭了嘴。要知道,这些账号平时连“女生独自徒步注意事项”都能写十篇爆款,如今真的女性身陷险境,反倒成了“哑巴”。
 
 这沉默背后,藏着多少经不起拆穿的猫腻?去年“她的山”组织全女徒步,领队没踩线、没带头灯,把50多人带迷路困在暴雨深山,队员滚坡崴脚写遗书,获救后组织者不仅甩锅给“陌生男性”,还拿LGBT身份卖惨脱罪。就在上个月,深圳“她野行”露营卡式炉爆炸,有人二度烧伤进ICU,主办方只退158元活动费,还把维权队员踢出群——毕竟比起道歉,保住“全女专属”的引流噱头更重要 。
 
 这些团队嘴上喊着“拒绝男性凝视”,实则把性别当生意:用“全女”标签收高额活动费,靠摆拍瑜伽裤徒步照涨粉,转头就卖保养品割韭菜,连最基本的安全资质都没有。平时把“girls help girls”刷满评论区,真遇到需要“搭把手”的时刻,要么像甘孜搭子那样直接跑路,要么像同行们一样装聋作哑——毕竟发声就会扯出自己的安全漏洞,砸了赚钱的饭碗。
 
 可偏偏是那些被他们刻意排斥的“外人”,撑起了真正的善意:甘孜的民警在悬崖上轮流背人,藏族村民冒着落石风险抬伤员下山,素不相识的驴友放弃行程救陌生人。他们没喊过一句口号,却用行动做了“互助”该做的事。
 
 我们从来不是反感“全女社交”,而是恶心用性别叙事包装的商业骗局;从来不是质疑“女性力量”,而是鄙视喊着口号却弃人于险地的虚伪。
 
 那些沉默的“全女”团队,敢不敢一句:你们的“女性互助”,是不是只存在于能涨粉的文案里?评论区说说,你见过多少“口号喊得响,遇事跑得快”的伪社群?#全女团队# #全女徒步# #女驴友坠崖# #女徒步登山#举报
 
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