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了胯的天使
“悲剧还是发生了!”10日报道,四川甘孜一刚毕业的女大学生,和临时认识的同伴一起爬山,在海拔4700米的高山上,女子严重“高反”,几名同伴救助无果后,竟直接离开了!幸好有路过的游客发现了女子,众人将她送去医院救治,目前仍没有脱离生命危险。
国庆假期,20岁的江苏女孩小林到四川甘孜党岭雪山徒步,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突发严重高原反应,目前还在华西医院ICU抢救,小林刚从卫校毕业,学的是药学专业,这次旅行原本是想给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个句号。
小林是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几个同龄人,临时组成了两男两女的徒步队伍,到了卓雍措湖垭口附近,她身体开始出现严重不适。
据后来参与救援的驴友说,同行的几个人尝试帮她,但因为自身也有高反症状,就把她托付给后面的登山者,自己继续往前走了。
好在后面路过的游客发现了情况不对的小林,当时她已经意识模糊,手机又没信号,这些陌生的驴友、当地民警、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医生接力把她往山下背,山路又湿又滑,大家轮流背着她走了很长一段路,最后把她送上了救护车。
小林的母亲吴女士从江苏赶到成都后,这几天几乎没怎么合眼,虽然网上有人说女儿被同伴“抛弃”了,但吴女士表现得很理解,她说那几个孩子可能没意识到高反会这么严重,现在不想追究谁的责任,只希望女儿能醒过来。
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好,上了高原没什么感觉就放松警惕了,但高原反应有时候来得很突然,一开始可能只是头疼、恶心,扛一扛就过去了,可一旦发展成脑水肿或肺水肿,就可能要命。
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,空气里的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%左右,人体为了适应这种缺氧环境,需要时间调整,有经验的人都知道,到了高原第一天最好别洗澡、别剧烈运动,慢慢走、多喝水,给身体一个缓冲期。
“看了真让人揪心!20岁,刚毕业,人生才刚开始啊,高原徒步真不是闹着玩的,尤其是海拔4700米,氧气稀薄,天气说变就变,临时组队的“搭子”毕竟不是熟人,遇到危险能不能靠得住,真的要看运气。希望女孩能挺过去! ”
“作为经常爬野山的人,说几句可能不中听的话:第一,高原徒步前必须评估身体,提前吃抗高反药;第二,组队一定要找有经验、靠谱的伙伴,最好有本地向导;第三,手机没信号的地方,卫星电话是保命装备。”
“这几个“搭子”把队友交托给其他驴友,严格说不算“抛弃”,但确实缺乏责任感——至少该留一个人陪着,另两人下山求援。”
“我是女孩老乡,她妈妈在采访里说“不追究同伴责任”,真的让人心疼!都是父母的心头肉,现在医疗费几十万,家里农村的实在扛不住,只能网上筹款,但有些网友还质疑他们“戴镯子”“有钱旅游”,这话太伤人了——哪个母亲会拿女儿的命换钱? ”
“高反+失温是户外两大杀手!失温后人体温快速流失,一旦意识模糊,几小时就能要命,这几个同伴估计也年轻,吓懵了,但最起码应该给她裹上保温毯、留下水和食物,而不是直接走人,顺便提醒:高原天气突变时,千万别硬撑!”
“旅游搭子这种模式风险太高了!网上约的陌生人,互相不了解体质、性格、应急能力,出事谁负责?去年鳌太线也有类似悲剧,生命只有一次,不能光交给“搭子”,自己要做好预案。 ”
“ 高原脑水肿、肺水肿发作极快,必须立马下撤降压!这女孩脑水肿还引发脑疝,就算救回来,神经损伤也可能不可避免,建议大家进高原前学点急救知识,乙酰唑胺、地塞米松这些药最好备着。”
这件事里,有人说“同伴也是孩子,难免慌乱”,也有人骂“搭子不负责任”,你觉得在户外遭遇险情时,临时组队的队友该承担怎样的责任?如果是你,会怎么做?
信源:人民日报


